本報記者 昌校宇
資本市場將迎來新的優質長期投資標的。
3月24日,中航基金管理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中航基金”)、中信建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分別發布公告稱,中航京能光伏封閉式基礎設施證券投資基金(以下簡稱“中航京能光伏REIT”)、中信建投國家電投新能源封閉式基礎設施證券投資基金(以下簡稱“中信建投國家電投新能源REIT”)將于3月29日上市。
中航基金相關負責人對《證券日報》記者表示,從發行認購環節來看,首批兩只新能源公募REITs均因超額募滿而提前1天結束公眾投資者募集。同時,中航京能光伏REIT123.21倍和中信建投國家電投新能源REIT85.7倍的網下超額認購倍數,體現了投資者對相關品種的需求旺盛。
中信建投證券相關人士介紹稱,“中信建投國家電投新能源REIT是我國首個網下認購突破千億元的公募REITs項目,再創公募REITs市場新高。同時,網下詢價的機構中,保險機構報價金額占比高達59.02%,遠高于已發行項目平均值,體現市場長期資金對項目長遠投資價值的認可,未來有望進一步引導保險機構等長期價值投資機構參與公募REITs市場。”
公募REITs作為一種新興的投資品種,風險與收益介于股票和債券之間。自我國公募REITs產品面世以來,參與者以機構投資者為主,其中保險資產、社?;?、養老基金、企業年金等資金與REITs產品匹配度較高。
中航基金相關負責人解釋稱,“公募REITs具備每年至少分紅1次、要求向投資者分配90%以上的年度可分配金額、預計分派率在4%以上等顯著優勢,與資管新規下機構投資者對緩解期限結構錯配風險的需求相契合,也符合機構投資者對收益穩定性的要求。”
談及即將上市的中信建投國家電投新能源REIT,一位機構投資者表示,“除長期穩定的發電收入帶來的分紅收益外,隨著未來風電技術的進步,底層海上風電機組設備有望在未來依靠資本性投入、維護檢修等方式,延續項目的運營年限,增加基金的潛在收益,長期投資價值值得期待。”
“新能源基礎設施納入公募REITs試點資產范圍,有助于相關原始權益人優化資產負債結構,打通‘投融管退’資金閉環,并促進能源基礎設施有效投資。”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在接受《證券日報》記者采訪時表示,當前,以光伏發電和海風發電基礎設施為底層資產的2只新能源REITs即將上市,標志著2023年REITs市場在擴容增類道路上再進一步。
明明同時表示,“基于對募集說明書的分析,新能源REITs底層資產在基礎發電收入上具備一定穩定性,市場化發電收入上具備一定彈性。盡管國補收入在其收入結構中占比偏高,但國補退坡的影響已經納入了估值模型的考量。保理模式下國補應收款回款不確定性在一定程度上被降低,國補問題也得到了有效解決。疊加未來設備改造的想象空間、以及當前市場上同類資產的稀缺性,看好這類標的在未來的表現。”
截至2023年3月23日,我國已上市公募REITs共25只,發行總規模超800億元。根據公開市場數據,截至3月23日,已發行的公募REITs自上市以來的二級市場平均漲幅約15.08%,投資者市場參與熱情較高。
機構投資者持有公募REITs份額不斷上升,認購倍數也屢創新高。3月20日,博時蛇口產園REIT公布了公募REITs首份2022年年報,年報顯示其戶均持有的基金份額自2021年末的4959.38份上升至6725.65份,持有份額趨于集中,機構投資者份額占比也從2021年末的82.78%上升至87.03%,顯示了以長期投資資金為主的配置型機構投資者對此類資產的青睞。